新年伊始,本应是个好兆头,但一汽旗下诸多上市公司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先是一汽夏利连年巨亏,陷入保壳泥潭继续发酵;
然后是去年底一汽富维与一汽集团的关联交易议案四度遭否后,小股东与董事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前被疑存利益输送的判断越来越明朗化。
加上反腐风暴带来的一汽体系高管团队的剧烈动荡,无疑为集团前景增添变数。
而核心业务之一的一汽大众正遭受“神车危机”,更是使羸弱的共和国汽车长子雪上加霜。
得到这样的消息,车记思维并不感到惊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以说,内忧外患之下的一汽,现在在资本市场的困局表面上是资本“惹的祸”,不如说其早就是资本“埋下的根”,这是多方利益冲突的必然结局。
更重要的后果是,如不处理好这些资本市场的利益冲突,那些隐藏在资本背后的中外合资双方的危机与矛盾会随时迸发。
资本决定一切,资本就是利益,资本更是冲突暴发的导火索。
实际上,在一汽体系的合资或者合作企业中,外资方除了可按股比分配利润外,每引入一款新车型,外方还可分享技术转让费、专用装备转让费、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工程的规划设计费等等。
加上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庞大性,外资方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利益诉求,其资本已几乎向上游零部件以及下游渠道进行蔓延。
发展战略、技术控制、经营收益,在这些方面,中外双方都一直在进行或明或暗的争斗,只不过这些矛盾都被不断上行的业绩所掩盖。
以一汽大众为例,去年把中外双方股比从60:40变为51:49时,据说一汽谈判的筹码之一就是获得大众的数款SUV生产权,这还是“市场换技术”的老套路,只不过还倒贴了个9%的股份。
为何,除了政治、文化、市场等各种因素外,一汽更需要的是有更多更好的大众旗下汽车产品,单不说迎接别的品牌竞争吧,就在千里之外还有一个上海大众虎视眈眈呢。
但这只能代表过去,不证明未来。
过去,汽车业就是一个资本与技术市场博弈的江湖,是一个全员“共享盛世”的最好时代。
在“好日子”期间,资本的严肃性被无限的降低,当局者与旁观者都迷失在这场资本盛宴的狂飙突进当中。
现在,在市场的寒流下,汽车价格大幅下调、制造原材料与人员工资成本急剧上升,还有一个人民币汇率还时不时 “捣捣乱”。
昔日的大佬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身的利润被成本上涨和价格下跌一点点蚕食。
特别是随着业绩不断下滑,假如到了中外双方都要承担责任、接受损失甚至还要往里贴钱的时候,那就要掰扯掰扯清这此前埋下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这类的事了。
那时谁还会要高股比吗?估计跑都跑不及了。
车记思维结语:
与资本同行,本身就是一个挖坑填坑的过程,处理不好,就成为引发更大冲突的导火索,绝非危言耸听。
-威海理想租车-考斯特专家www.cost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