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eele
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伪迷,比如爱踢球的你身边有伪球迷,而从事汽车的我身边则是伪车迷。
他们关注汽车,喜欢但并不擅长,有时这半个外行人提出的问题往往很有意思,也值得真正的从业者深思。
回过头来想想,伪车迷虽然不是真正的车迷,但他们才是离汽车“最近”的人,他们是最大的汽车潜在购买人群。
昨天我身边的一个伪车迷Jason谈到最近【长安汽车因为排放造假问题被罚款】一事就把我问到了。
我跟他说了很多, 直到后来谈及“自主车到底能不能买”时,我觉得有必要将二人谈话分享给大家:
Jason:自主车能不能买?
Seele:怎么这么说,你想问什么?
Jason:长安被罚款这事跟大众在美国那个有什么区别?
Seele:简单的说,长安被罚与大众在北美造假不能相提并论,大众在美国被抓是偶然,而长安被罚则是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下图:
北京市环保局对长安旗下的CS75(1.8T)车型和睿骋这两款车进行了处罚,理由则是:
不符合环保生产的一致性要求!
Jason:啥是一致性要求?
Seele:根据相关规定,车企必须要保证量产出来的车,在排放上与当初申报的测试车是一致的。
如果不是,那么就将会面临没收所得及罚款。
Jason:是什么原因导致长安的汽车排放没有达到一致性要求?
Seele:汽车排放的测试过程比较复杂,也很专业,这里就不在复述了;
简单的说,导致测试不通过的原因会有很多,从发动机做功到最终尾气排出,每一个环节都能决定最终的测试结果,甚至包括测试人员的随意和随机性;
而我想说的是,导致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定不会是“技术原因”,我是说,不会是真正“技术层面”的原因。
为什么呢,因为技术原因是最好解决的,尤其是对于自主车型来说,技术搞不定,拿钱来 “买”就行,而且是一次性的买,也就是说一次买来,“终身受益”。
但一致性就不同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这就相当于手机厂商的“良品率”。
良品率的控制一定是成本方面的事,要做到更高的良品率(一致性),就需要更高的成本。
况且,这钱花的还不是体现在直观的车辆技术和配置上,那么厂商是否愿意买账呢?
答案是:不好说,分厂商!
可能又该有人骂小编是日本狗了,但我还是要说,拿日系车三元催化上的贵金属来看(这些贵金属主要用来起催化反应),含量都很高,催化的效果也很好,当然成本不菲,基本贵金属的成本价就在2000以上了。
而排放的测试结果的确很强,只到警告值的10%,长安则是近200%。
说句客观原因:
日系车三元催化部分成本高,因为人家销量好,这可以起到一定的消化;
另外,日系车的很多供应商都是日本零部件供应商,而这些日系厂商,又往往是零部件供应商的股东。
从利益最大化来看,更昂贵的零部件对日系厂商更有利。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不是长安(自主车)排放差的理由,这是研发流程和车企的策略问题。
对于自主车而言,研发周期短,进度紧张,工程样车一出来,为了最快速度得到认证,就要去做各种测试。极不稳定的新车状态,是导致各项测试屡屡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再简单点,就是国人喜欢追求“短平快”,一个产品做出来,只要没有大的问题,就先“上市”了再说,为啥呢,上市了就能挣钱了。
再看合资车型,基本都是国外已经量产在售车型,到了国内,能够被许可改动的地方也很少。
车况稳定,各项测试做得自然就更顺利。
Jason:OK,排放这事就到此为止吧。
听你完说,我感觉那意思就是自主车在产品细节上不够完善,原因是策略就不对,这是“根儿”上的毛病,是吗?
Seele:你可以这么理解,虽然有点片面,但基本上是这样的,所以,问题回到你刚才说的第一个。
不是自主车能不能买的问题,是自主车要不要买的问题。
能买吗,一定能买,跟合资车相比,肯定有差距,但在实际使用和体验上来看,并不大,况且因为低价格和高配置的原因,自主车还有着较高的“性价比”,以至于目前的自主车销量并不差,有的还很好。
但要不要买,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支持自主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让自主厂商因为目前销量不错的这个现象,而忽视了自主与合资本就存在的差距。
这就变成本末倒置了,技术差距短期内咱没办法克服,但在研发流程、生产流程甚至销售流程上的严谨却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的。
而且不仅要做,还要做的比合资车更好,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缺失”的不足。
然而,从目前的“长安排放被罚”情况来看,自主车在这块做的并不好,起码长安汽车集团是跑不掉的。
我们来看下长安汽车的官方回应:
先说下第一段这个空话、假话、套话!
【重视并严格执行】试问,如果长安汽车真的重视并严格执行排放法规要求,又何来的这次罚款事件?
难道说,问题不在自己,而在于国家制定的策略有漏洞?
这种十足的官话在领导开会时说说也就罢了,在回应公告里出现则非常不妥,消费者不是你的领导,更不是你的下属。
【未能覆盖到特殊、极端情况】试问,车卖给消费者,有曾说到在哪些特殊和极端情况会出现这个问题吗,没有,更没有因为在特殊和极端情况给予优惠,现在出了问题却这么说,这不合适吧?
【在特殊情况下排放不达标】何为特殊情况?北京市环保局对车辆进行抽样检测变成了“特殊情况”,难不成要提前告知长安汽车做尾气检测才算不特殊?这是打环保局的脸还是自己的脸?
算了,多说无益,总之,从上述几条,起码看到的是长安汽车对于此此事件的态度,这让我想到了百度回应血友病吧事件…
希望长安汽车千万别倚靠着“军工背景”以及“央企身份”就这么糊弄消费者,糊弄我们的汽车行业。
我认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在看待这次“排放罚款”上,应该像当年马化腾面对“3Q”大战后的感言:“这一刻,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如今自主品牌产品线丰富了、销量上来了…,国内的自主厂商已经完成了市场对其 “认知”的前期阶段;
如何把产品做到让用户“认可”,是下一个中期阶段,而这个阶段绝非再是通过“短平快”就能搞定的事,核心思想一定是“用心”、“用力”“用责”的做事态度。
车记思维结语:
希望其他的自主厂商,能以【长安排放被罚】事件,深思一下自己的作为,合资和进口咱们不管,“自家”车将来怎么卖,应该心里有杆秤!
-威海理想租车-考斯特专家www.cost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