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斌
不久前,与一位证券公司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聊天,话题是对今年汽车业走势看法,结论是会创新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一观点我基本同意,对2016年汽车市场仍然是谨慎看好,但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令全年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结一下这些不确定性无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GDP增长6.9%,创25年新低,这种下滑趋势在2016年初仍然没有看到好转,煤炭、水泥的价格已经跌到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其次,是股市有可能见底反弹,在去年股市上涨时期,车市一片低迷,股市与车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再有就是实施“限购限行”的城市可能进一步扩大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明摆在那,无论关注还是不关注都改变不了事实,但车还是要卖的,尤其是产能达到空前的四千万辆之后。
由于中国汽车产销持续高增长,各大车企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纷纷扩张,近几年汽车业一大胜景是新工厂奠基的消息。
每个新工厂奠基差不多都是省领导亲自挂帅剪彩,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在其它行业很难见到。
但是转眼之间,这种盛况就与股市殊途同归,“行情在笑声中结束”。
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仅实现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3%和4.7%,增速连续两年下滑。
连续几年快速扩张,中国汽车产能已经高达4000万辆,不过即使按最乐观估计,2016年产销也仅为2700万辆左右。
中国汽车业完全进入到产能过剩时代,这些过剩产能将在何处安放它们的灵魂?
位列中国乘用车企业前三强,已在吉林长春、广东佛山、四川成都三地拥有多个工厂的一汽-大众,计划到2020年实现年销售300万辆汽车,并于去年在山东青岛奠基建设新工厂,一期规划为年产30万辆,2016年还将在天津建一所新工厂。
不过2015年,一汽-大众全年销量仅实现163.4万辆,同比下跌6.2%。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汽-大众一家,2015年,北京现代在河北沧州和重庆,几乎同时开两座新工厂。
东风悦达起亚也于2014年在江苏盐城动工新建第三工厂,但这两家公司去年销量分别同比下跌5.1%和4.6%。
此外,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神龙汽车等中国主要乘用车企业距离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均有5-15%的差距。
可以预见,在产能过剩时代,主流汽车品牌展开价格战几乎不可避免。
这种情况虽然在中国汽车业的黄金时代很少看见,但价格战无疑是最好的市场竞争手段之一。
通过价格战可以将一些实力不强的弱势品牌淘汰出局,建立起更高同业竞争门槛。
去年在车市低迷时,已经有了这样一些苗头,奥迪、宝马的价格一度打到八折甚至更低。
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同样供大于求的中国2.6万家汽车经销商来讲,可不算什么福音。
4S模式在互联网冲击下,早已盛极而衰,弱势品牌经销商可能比主机厂更早一步被淘汰。
车记思维结语:
价格战无疑是最好的市场竞争手段之一,通过价格战可以将一些实力不强的弱势品牌淘汰出局,建立起更高同业竞争门槛。
-威海理想租车-考斯特专家www.cost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