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一直都很希望中国的汽车业能有好的发展,所以有时看到不好的就忍不住想多说两句。但你们也是知道的,不中听的话说多了,难免会带来些误会。
不过,老是拍马屁也不对,这么说不止是因为很容易被打上水军的标签,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汽车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总说好话,多少会感觉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好了,不管怎样今天还是要泼盆冷水,对象是中国的新能源车。
(注意:这里的新能源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以及一些使用了纯电动力系统的专用车辆。)
—————————————————————————–
很多人不知道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车面临着多严重的发展难题,相反,媒体上登出的一大堆数据倒是挺振奋人心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0,471辆和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类似的报道在报纸或网络上经常能见到。
还没完,“2012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到440,024辆,距当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所提出,一度被市场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产销50万辆量产业规模目标,仅差约6万辆”。
总之,类似的吧,还有很多,如果你愿意看总能找得到。
好像一切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的新能源车就要成功了,准备好2020年的贺词就好了。但是,实际真是这样吗?
“严打那些骗补的人!”
很多人早就忍不住向国内已经畸形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喊出这句话了。
原因挺简单的,就是看不惯别人来钱这么快么。试想你自己组条简陋的生产线,然后生产电动车(我甚至怀疑那叫不叫生产),完事儿假装把它卖出去,接着左手的中央补贴和右手的地方补贴统统揣进自己的腰包。钱数上现在一辆电动轿车的补贴可能没有过去相传的12万那么多了,可你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不是一次性的买卖。很多人会把那些貌似已经卖出去的车拆掉电池,回炉再造,然后又去申请下一轮补贴了。
所以,这么来回倒几次,一个小厂家每年能捞多少,你懂得。
当你知道这些后,也就能理解那些正规厂家心里有多难受了。本来政府想拿补贴来鼓励大家搞搞研发,扩扩规模什么的,结果踏实做事的还在为补贴不多而犯愁,那些钻了政策空子的却早已发家致富了。
说实话,想想都觉得这些人很流氓,确实应该严打。但细想之后,却也不认为这流氓耍得毫无道理。
2012年政府就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现实产销50万辆的目标。说实话,对于中国这种新兴的市场来说,即便体量大,但新能源车这种新鲜东西对于国人来说还是太不靠谱了。所以,这个50万的目标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合实际。
于是,中央多次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广力度,而为了完成目标,地方政府为各类“小作坊”开绿灯,甚至还出现了利益共同体的现象。就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人不打点“发横财”的脑筋,都变得不合常理了。
后来我得知,有些厂商送交一辆达标的车应付检测,然后依然若无其事地销售拼装车。厂家能将不合格的车卖掉,而且还不止一次,这就足以说明政府在监督上出了多大的问题。同样的,如果不是因为对新能源车的限制过粗,导致很多厂家轻易骗到补贴,也不会有人要求追加最高车速和百公里能耗作为补贴标准了。
说起来好笑,因为上面这些,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2015年前10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上牌量与销量之间竟有着近一倍的差距,大约7万辆未上牌新车居然不翼而飞了。什么情况?你猜测其中的1-2万辆正在上牌中,这很合理,但其余的又该怎么合理地解释?
所以说,车企骗补的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也该给新能源车浇盆冷水了。要不然,别说50万辆的目标,100万辆靠着这股“虚火”一样也能达到。
| 结语
就在口头,我能说出的应景的讽刺有很多,像什么“飞得越高,摔得越狠”、“欲速则不达”之类的,等等等等。
但最后还是劝“一路狂奔”的新能源车一句,且行且珍惜吧。
-威海理想租车-考斯特专家www.coste.cn